下半年,豆类面临着一系列利空因素的影响,其中新作美豆播种面积的大幅增长是豆类走弱的转折点,历史面积以及45.2的趋势单产,美国新季度产量将达上亿吨,美国在2014/15年将开始补库存。大幅增面以后面临对大豆价格的重新定位,整体交易区间将下移。
不过豆类的趋势性行情并不会影响豆类各品种之间的差异化走势,由于国内油脂库存高企,豆油消费增长缓慢,因此待饲料厂豆粕库存消化之后,压榨厂强烈挺粕意愿将在第三季度再现,后期投资者可继续寻求多豆粕空豆油的机会。而受厄尔尼诺对不同品种影响程度的差异化以及各油脂库存的变化趋势,油脂之间的套利可以选择多棕榈油与空豆油的组合。
一、回顾:
借助美国旧作库存紧张的原因美国大豆一路上涨,走势强劲,大豆保持近强远弱格局,今年3月中旬以来,大连大豆和豆粕期价走势偏强,豆油和棕榈油走势较弱。二季度截至6月30日,大连豆一1409累计上涨3.1 %,豆粕1409累计上涨9%,豆油1409累计下跌2.8%,棕榈油1409累计下跌5.9%。不过,自6月中旬开始,粕强油弱的格局有所改变。
2014年上半年整个国内油脂市场跟随外盘窄幅震荡,由于国内过剩油脂始终无法找到有效出口和消化,市场参与度不高,成交量偏少,重心不断下移。
对于豆粕来说,在4月份洗船题材落幕之后,港口大豆分销价格即持续高位运行。而大豆进口贸易企业取消未点价大豆后,压榨企业被迫只能转向成本更高的港口贸易豆。为消化成本压力,在油脂价格表现低迷背景下,压榨企业主动挺粕成为的选择。所以5月份豆粕的持续走强是油厂持续转移大豆成本的过程,加之DDGS进口通关受阻,杂粕蛋白供应的下降使得饲料企业将需求更多转向油厂。下游饲料企业尽管4月已经提高豆粕库存量,但议价能力的缺失使得其不得不被动接受当前豆粕价格的持续走高。
不过,进入6月中旬之后,随着油厂豆粕库存不断增大,下游需求也有限,豆粕出库缓慢和胀库的显现不断发生,直至6月30日的季度库存和种植面积报告出台后,豆类下跌拐点确定。
二、利空格局下豆类品种整体将走弱
1、新作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提振产量前景
6月30日USD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14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为8483.9万英亩,同比提高11%,超出分析师预估的8215.4万英亩,种植面积为历史高点。3月预估为8149.3万英亩,2013年实际种植面积为7653.3万英亩。面积增加的主要区域集中在玉米带北部,北达科他、爱荷华、明尼苏达分列种植面积增加排名的前三名,玉米带西部和东部大豆种植面积也有明显增加。
今年春播时节产区降雨过多,尤其是玉米带北部,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大田工作。而且,通常玉米播种时间相比大豆早半个月左右,播种期也相对较短,因此不利天气首先阻碍了新作玉米的播种工作,待到大豆进入播种期后天气好转,播种工作得以快速展开,所以可以看到玉米带北部大豆面积显著增加。另外一方面,美国乙醇在汽油中的添加量已经接近上限,致使玉米需求端产量增长乏力,价格低迷,最终大豆玉米比价不断攀升,农户更倾向于种植大豆。
按照6月供需报告中,45.3蒲式耳/英亩的单产预估计算,新作美豆产量有望突破1亿吨大关。但是,具体到各主产州种植面积以及单产的实际情况来看,玉米带北部并不是传统高单产地区,2013年北达科他州单产仅有30蒲式耳/英亩。而且,近期持续的多雨天气,已经造成明尼苏达南部以及爱荷华北部部分产区内涝,当前玉米植株已有一定高度,而大豆作物高度不足,积水对大豆作物影响更大。另外,如果作物根系生长不良,后期天气一旦转干,或对单产影响更加显著。